×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生态学教学改革研究

中药资源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药资源学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研究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布、产量和质量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现代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融合了中医药理论对药用动植物的认识,目标在于用生态学的思想解决中药资源研究及生产中特有的生态学问题,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1]。中国很早就已认识到生态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道地药材的形成,反映了生态因子对药材质量的影响[2]。与普通生态学的研究目的不同,中药资源生态学除了要关注生物生存、发育、繁育问题外,还要关注植物体内所含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及与环境的关系,这样就造成本学科与普通生态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在教学侧重点上也要有所不同[3]。

《中药资源生态学》是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前,针对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所设计的,以药用动植物、微生物等中药资源为研究主体的相关生态学教材及参考资料比较少,教师所在的教研团队,结合几年授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适用于我校中药资源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

生态学是中药资源学与生态学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其理论课没有专门的教材,其他论著及参考资料也较少,自课程开设以来,我们选择的教材为一本论著《中药资源生态学》。该论著所涉猎的知识较为广泛笼统,将其作为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围绕教学大纲及教材,综合了《生态学基础》《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资源学》及《药用动物学》等教材及教学资料,对原有教材中涉及的中药生物技术及天然药物化学内容进行大幅删减,对生态学方面的知识点及范例加以扩充,以生态学基础知识为骨架,增强在药用动植物资源方面的侧重,为学生理清《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知识脉络,并使讲授内容的难易度更适合于医药类专业本科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

(二)丰富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药资源生态学课程的特点,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

1.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课程中后期,讲授各类生态因子与中药资源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指定题目让学生选择,学生搜集查阅文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每一章的内容讲授完后,拿出一个学时的时间,给每组学生一次亲自上讲台讲解介绍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讲解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2.案例式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作为范例,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实践课教学改革

(一)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

中药资源生态学野外实践,应将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依据辽宁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编制中药资源生态学实习指导手册和实习报告册,以生态学野外实践技能为主,主要进行药用植物生境中的生态因子特征调查、辽宁地区特征性药用植物种群及群落特征调查、样方设计和植被调查等生态学实践内容,体现出课程特色,使学生重点掌握生态学野外实践技能,并掌握辽宁地区特征性药用植物的野外生境特点及群落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进行常见药用植物的辨认及标本采集制作。另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进行样方设计和植被调查工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野外实践的能力。

(二)实践课考核方式改革

中药资源生态学野外实践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和考核。考核方法不再以标本数量和辨认为主,而是进行如下改革。

1.平时实践成绩占20%,包括野外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以抚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实践内容包括四项,相对应设立四项考核内容:(1)对三块石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土壤垂直分布特征、植被特征、动物资源、气候等生态因子的调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单独考核,占10%。(2)以样地法调查三块石地区三种植被群落(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以及草地群落)的群落特征,测量并计算典型植物的密度、多度、盖度等多个指标,根据每个实习小组的实习报告,单独考核,占40%。(3)三块石地区常见药用植物的采集及标本制作,根据每个实习小组的标本数量、质量,单独考核,占10%。(4)三块石地区常见药用植物标本的辨认,单独考核,占20%。

上一篇:久咳缠身且听中医怎么说
下一篇:没有了

Top